明清銀錠 下一個不可或缺的收藏佳品

銀錠源遠流長,明清精品迭出
白銀作為貨幣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自東漢以來黃金逐步退出流通,白銀地位日益提升,銀錠成為古代基礎貨幣之一。銀鋌大約出現在三國和南北朝時期,至隋唐時已日益完善,唐代白銀貨幣的形制以銀餅和銀鋌為主,一般是長方形條狀,同時有餅狀和船形;宋代,尤其是南宋,白銀貨幣的使用範圍更廣泛,宋代和金朝銀鋌在各地出土較多。宋代銀錠形制以鋌為主,與唐銀相比形態變寬、變厚,正面四角微翹,呈砝碼形,兩頭兩個圓弧成束腰形,遼、西夏、金的銀錠形制與宋差異不大;元代鑄造的銀錠形制則沿襲了金朝的銀鋌形制,弧首束腰,正面略凹,周圍有多道絲紋。

自明代初期起,銀錠鑄造有了顯著的發展。明代銀錠形制長度較元代變短,而厚度卻增加,束腰已較小,兩端的弧形消失,周緣增高,特別是兩端更為突出,形成一個雙翅。明代奠定了以後歷代的白銀流通局面,今天人們所見的銀錠,大都以明清兩代及民國初期留存下來的居多。這主要是因為這段時期的銀錠成為主要流通貨幣,加之民間收藏盛行,流傳下來的就相對要多一些,而前朝大量的銀錠因被熔鑄而能完好保存下來的已是鳳毛麟角,偶爾所見的也多為近年來的出土之物。目前人們所收藏的銀錠主要就是以明清兩代發行的銀錠為主,因為明清銀錠在鑄造工藝、重量、銘文及形制上都較為規範,其收藏價值更是不容小覷。

業內分析

銘文不容忽視,官鑄尤勝私鑄
中國古代銀錠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是當時經濟、賦稅乃至社會的縮影。研究和收藏古代金銀錠的樂趣在於挖掘其背後的故事,挖掘那些隱藏在簡單銘文裡面深層次的歷史內涵。隨著近年來相關書籍和文字介紹的增多,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古代銀錠終於逐步引起了收藏愛好者的關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銀錠的收藏隊伍中來,從而促成了這一板塊市場價格一路暴漲。

明清時期是我國銀錠鑄造、使用、流通的鼎盛時期,其品種頗多,有五十兩、十兩、五兩、四兩、三兩、二兩和一兩等各種規格。一般的銀錠內都鑄有收入來源、產地、年份、成色、爐名或銀匠姓名等內容的銘文,內容歷代不盡相同。這些銘文不僅承載經濟流通的重任,更蘊含著豐富的史料價值。通過研讀銘文,可以鑒定銀錠屬於哪個歷史時期,收藏者只需瞭解銀錠上的銘文知識進行集藏即可。明清銀錠還有官鑄和私鑄之分,官鑄的銀錠一般把重量銘文鑄在側面,而且每錠都有銀局名,如“厘金局”、“官錢局”等,清代中後期各省鑄造的官錠還要鐫上省名,如“湖南厘金局”、“四川官錢局”等;私鑄銀錠銘文基本是私銀錢號名稱,如“興盛昌、震遠錢局”、“裕記匯號紋銀”等等。兩者的地位不同,其收藏價值也是無法相比的。

在收藏市場上,同規格的官鑄銀錠與私鑄銀錠的價格相差很大,官鑄銀錠的標價往往是私鑄銀錠的數倍甚至十多倍。一是因為流傳下來的官銀數量更少;二是因為官銀成色足,製作也更精美;三是因為官銀附帶的史料價值正統可靠,買進的人也放心。此外,品相好的明清銀錠升值速度也較快,史料價值越強的銀錠則收藏價值越高,尤其是稅銀及刻有金融史料性文字的銀錠更是比普通品種升值空間大許多。

市場行情

銀錠一路走俏,拍賣場上大放異彩

前些年,錢幣收藏者較為關注的都是“袁大頭”、“龍洋”等我國傳統機制銀幣,對明清銀錠的投資收藏則不太重視。可近幾年來峰迴路轉,明清銀錠開始受到了廣大錢幣收藏者的關注。明清銀錠因材質珍貴等原因,本身就具備了很高的保值升值功能,加之其悠久的歷史和較少的存世量更是獲得了投資者的青睞。尤其是2007年春季以來,明清銀錠升值速度加快,在收藏市場裡,六七年前只賣二三千元的浙江、四川或山西等地的清代私鑄十兩銀錠如今漲到了一二萬元,原先只賣二三萬元的清代私鑄五十兩銀錠如今漲到了六七萬元,若是品相好的則漲到了十萬元以上,特殊的官鑄五十兩銀錠精品如今更是漲到了數十萬甚至百萬元以上的高價。

專家把脈

偽劣贗品頻現,仔細鑒別真偽

有關專家張國柱坦言,近年來明清銀錠在拍賣場上大放異彩,市場上出現了不少銀錠贗品。由於明清銀錠本身屬於貴重金屬,一般售價都很高,收藏者一旦上當,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明清銀錠看似不那麼複雜,其實它的門道絕對不亞于瓷器、銅器等收藏門類。因此收藏愛好者在決定投資明清銀錠前應多看、多學習、多交流。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銀錠贗品有以下幾種:有在假銀錠中摻鉛錫,這種贗品表面呈青黑色,比較容易辨認;有在真銀錠底部挖出一個小洞,取出銀後灌入鉛,再封焊洞口,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底部洞口留有封焊痕跡;還有是澆鑄時將銅塊凝在銀錠內部,外表鎏銀,這種假銀錠雖體大而分量輕,手掂也可以辨別;較難識別的是用新白銀鑄老銀錠,這種贗品的重量和體積雖和老銀錠相似,但細細觀察會發現這種新銀錠的包漿、蜂窩和鑄文款識等都沒有老銀錠的風韻。主要鑒定方法有:從銀錠的顏色和蜂窩進行辨認,新銀錠的顏色泛白而生硬,老銀錠表面有自然的銀鏽和包漿,呈現灰白色或灰褐色,蜂窩排列自然,孔中有金黃色的多色彩光。老銀錠的形制和銘文內容,歷朝歷代不盡相同。因此收藏者要瞭解不同歷史時期銀錠形制和銘文的特點,以便發現破綻,避免上當受騙。來源:西安晚報

Comments are closed.